久久九九热,九色网页,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獲取更多信息請下載APP

田小川: 做有溫度的國防科普

來源:北京科技報    發(fā)布日期:2023-12-04 15:45:23   閱讀量:0

目前,由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全國婦聯(lián)宣傳部主辦,中國科協(xié)農(nóng)村專業(yè)技術(shù)服務中心、北京科技報社承辦的2023年“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展。為提升“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品牌影響力和參與度,充分展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中的巾幗力量,活動特邀請來自各界的10位杰出女性作為代言人。今天,一起走近代言人之一——田小川。

文/北京科技報 賈朔榮

圖片/除標注外,由專家本人提供

▲2023“我和媽媽學科學”活動代言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首席專家、研究員 田小川

在“典贊·2022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jié)目中,當主持人提問作為“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之一的田小川,為何如此重視國防科普,田小川回答:“國防與中國人深藏在血脈里的家國情懷有關(guān),做好國防科普不僅能讓老百姓更多地理解國防,也能讓更多人支持并參與到國防建設中”。算起來,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她的國防科普之路伴隨科研工作一走就是30多年。

記憶里永恒的“為什么”

在田小川看來,母親不僅是自己的科學啟蒙老師,更為她之后走上科研與科普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印象中,從小到大母親對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為什么”。

從衣食住行、自然環(huán)境,到課程學習、宇宙奧秘,母親總是會找到無數(shù)個問題,并一個個提問給田小川?!靶〉臅r候并沒有多么深刻的感受,直到現(xiàn)在母親離開多年了,我才深刻地體會到,這種從小找答案的過程對于我養(yǎng)成‘WHY’思維起到了重要作用,算是我的‘家學’?!碧镄〈ǜ锌?。在她看來,母親是孩子科學啟蒙的第一老師,因為母親天生具備的愛的屬性,足夠影響自己的孩子,甚至周邊的人愛上科學。究其原因,田小川覺得“愛是答案”,而愛科學能滿足一個人對世界可持續(xù)的好奇心。

母親除了啟發(fā)她的好奇心,也注重培養(yǎng)她的科學思維和方式。其間,小學三年級的一件事讓她至今難忘。

田小川從小在軍營長大,在她的印象里,當海軍的父親總是很忙碌,很少在家看到,但他對工作的全力以赴就像一面旗幟,一直指引著田小川前行。生活中則更多是母親的教育與陪伴。小學三年級,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她休學一年。四年級開學時,落下的知識和比同齡人高一頭的身高讓她對上學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對此,母親作了一個決定——讓田小川直接上五年級。

可如何跟得上五年級的課程呢?

母親特意為她找來了三位海軍叔叔補課?;叵肫饋?,田小川至今仍覺得三位“技術(shù)總師”傳授給自己的思維模式、學習方法受益終身,而在當時,更是讓落下了一年課程的她在六年級的考試中取得了全縣第一的成績。

之后,母親又做了一件讓田小川驚訝萬分卻又十分佩服的事。她把光榮榜上田小川第一的排名剪下來,不但時不時拿出來向周圍人夸贊,也不忘給田小川看。這無形當中為她增添了努力向上的心氣,之后她越發(fā)努力學習,并且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成了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除此之外,母親對于讀書的熱愛也一直影響著田小川?!澳赣H在84歲時床頭還放著書,她這一生從沒離開過書?!碧镄〈ㄓ∠笾?,母親看過的書總是用報紙包上書皮,歷經(jīng)時間的洗滌,依舊平整如新。傳承這份對讀書的熱愛,讓“讀書、寫書、推薦書”成了田小川的習慣,在2018年她被評選為北京市“十大金牌閱讀推廣人”?!氨3种@樣的初心,我覺得母親給我看的光榮榜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在我心里拿下來過?!碧镄〈ㄌ寡浴?/p>

除了母親的啟迪,父親也在兒時的田小川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

小時候,父親帶著田小川去海邊散步時,曾感慨:“天上飛機比鳥快,地上的車比馬快,但我們的軍艦現(xiàn)在跑不過海里的一些魚?!备赣H的話激勵著田小川,立志要造出比魚跑得快的軍艦。高考填寫志愿時,田小川三個志愿都選擇了造船專業(yè),并順利被錄取到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船舶工程系(現(xiàn)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

父親為她種下立志的種子,母親為她打牢科學思維的根基,田小川一路成長,最終不負所望。

▲田小川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普工作

與航母“結(jié)緣”

1986年大學畢業(yè)后,田小川被分配到中國艦船研究院某研究所,參與了早期中國航母論證,她由此與中國航母“結(jié)緣”,期待著有一天航母夢成真。20世紀90年代初,田小川被調(diào)往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科普研究室,擔任《艦船知識》雜志編輯、副主編,為她后來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國防科普文章和科普書籍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她也曾被評為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國防科普委員會有突出貢獻的國防科普作家。

不論是機緣巧合還是心想事成,田小川與航母有著不解之緣。第一次登上航母的情景,她依然歷歷在目。

1998年9月15日,田小川受邀參觀我國民營企業(yè)家花重金引進的“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它由蘇聯(lián)研制,退役后作為“廢鋼鐵”輾轉(zhuǎn)到我國?!暗谝淮我姷剿臅r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鋼鐵巨人’,它遠比我在書本上看到的要更震撼?!彼貞洉r仿佛又回到了當年。

田小川學習的專業(yè)是水面艦艇設計,設計上軍船以500噸為界限,500噸以上的稱為艦,以下的稱為艇,她的畢業(yè)設計是導彈護衛(wèi)艇。而在這座3萬多噸的“龐然大物”面前,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厚重”,同時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踏上“明斯克號”,戰(zhàn)爭留下的痕跡完整又深刻,而內(nèi)部健全的設施和陳列又能讓人感受到士兵的生活氣息以及完整保留的時代印記。歷史的痕跡與人文的氣息交織融合,加之撲面而來的厚重感,讓田小川對航母產(chǎn)生了無限的向往與好奇,也架起了她與航母“緣分的橋梁”。此后,她擔任了“明斯克號”航母工程改造為中國第一個“航母主題公園”的技術(shù)顧問。

有了第一次經(jīng)驗,2000年,田小川作為專家組成員受天津邀請參與“基輔號”航母改造的頂層規(guī)劃與設計。目前,以“基輔號”為標志的天津航母主題公園已成為當?shù)刂匾糜尉坝^,并被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02年初,當田小川第一次踏上幾經(jīng)周折??吭诖筮B的“瓦良格號”航母時,站在比“明斯克號”“基輔號”航母更為寬闊的飛行甲板上,她和同行的伙伴毫不猶豫地約定:此生干出中國航母!從此,她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潛心從事基礎(chǔ)科研,直到2020年離開科研崗位。其間,她見證了中國航母遼寧艦到山東艦的入列,再到福建艦的誕生,我國正式邁進三航母時代。她成為中國航母從無到有的親歷者,但她更喜歡稱自己是中國航母工程的陪伴者。

2023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迎來11歲生日。對于年過半百的田小川來說,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與航母工程結(jié)緣近30年,“一路走來的過程讓我覺得非常幸運,不僅能從事自己熱愛的專業(yè),還能為國家航母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又結(jié)交了許多難忘的人,有了諸多難忘的經(jīng)歷。”田小川表示,“這輩子干出了中國航母,值!”

弘揚科學家精神,做有溫度的科普

“愛國、創(chuàng)新、科學、拼搏、協(xié)作”是田小川堅守的航母精神,而“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更是她一直堅守的初心,也是她科研和科普之路的指引。于她而言,弘揚科學家精神不僅是作為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愛的傳遞與使命的傳承。

在田小川的生命中,出現(xiàn)過多位對她產(chǎn)生深刻影響的恩師,每每提起楊槱院士,她總是難掩敬佩之情。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船舶領(lǐng)域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槱院士今年已106歲高齡。

“我與楊院士結(jié)識于上海交通大學?!碧镄〈ń榻B道。20世紀80年代,她大學畢業(yè)在上海交大實習期間,傾聽楊院士在學校作了一場關(guān)于航母的報告,介紹了他自己在解放前曾參與美國航母建造的經(jīng)歷。她當時就在想,“作為一名水面艦艇設計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我什么時候能參與制造航母呢?簡直太酷了!”田小川介紹道。

慢慢地,每每遇到重大學術(shù)問題,田小川會向楊院士請教。20世紀90年代,寫第一本航母書《航空母艦與戰(zhàn)爭》之前,她特意去拜訪了楊院士,請教了很多關(guān)于航母技術(shù)的問題?!翱梢哉f,他在航母的技術(shù)問題上之于我是啟蒙式的影響?!碧镄〈ń榻B道。

2019年,田小川迎來一個全新的身份——中國科協(xié)全國船舶工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正式成為科普“國家隊”成員時,開始她有些膽怯。習慣了“只做不說”的科研工作模式,要面對大眾傳播新領(lǐng)域的未知與困惑,田小川又去拜訪了已102歲高齡的楊院士。面對田小川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傳播船舶知識、講述科學思維和方法、弘揚科學家精神時,楊院士鼓勵她,“我之前也沒有系統(tǒng)教學的

經(jīng)驗,后來也教出了很多知名的學生。你只管把你懂的和你經(jīng)歷過的,用心告訴別人”。而他所說的知名的學生,包括黃旭華院士、朱英富院士等。

▲2019年6月23日,田小川拜訪102歲的楊槱院士

在這樣的鼓勵下,田小川堅定地接納了新身份,后來她受聘于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科普中國、今日頭條、抖音號“遇艦小川 艇好”,完成上百期電視與新媒體節(jié)目制作。在母校哈爾濱工程大學,她開設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導論》,用科普的方式講述海洋、海軍與海權(quán),介紹中國古代造船技術(shù)的“六大發(fā)明”,分享艦船研制的“兩力六性”與航母工程的研制特點,以及大國重器研制背后,比如黃旭華院士、楊槱院士、張炳炎院士等科學家的故事,廣泛傳播他們身上愛國、奉獻、求真、務實的故事和精神。她也因此獲評“2021年度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典贊·2022科普中國’年度十大科普人物”等。

▲田小川與黃旭華院士(左)、朱英富院士(右)的合影

“臺上1分鐘,臺下10年功”,科普看起來是一件耗費精力,且短期內(nèi)難以獲得明顯成果的事。但對田小川來說,每每看到青少年聽講座時眼睛發(fā)亮的瞬間,就會讓她忘記一切疲憊,而孩子們的純真也會點燃她繼續(xù)堅守科普領(lǐng)域的熱情。

如今,做科普30余年,田小川覺得科普的春天到了。

“過去做科普,我們都戲稱自己是‘三無’團隊——無辦公地點、無健全的法律保障、無充足的科普經(jīng)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普事業(yè),全面系統(tǒng)提出‘兩翼理論’,并作出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代表回信,對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參與科普事業(yè)提出殷切期望,指出‘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基礎(chǔ)性工作’。如今,我國科普相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逐漸健全,科普人才隊伍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公眾開始參與到科普工作之中?!碧镄〈ń榻B道。

迄今為止,曾獲全國科普征文一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屆圖書出版一等獎等多種獎項的田小川及團隊已出版79本國防科技與科普圖書,其中包括主編《國防科普概論》《國防科技新視界》《航空母艦與戰(zhàn)爭》《明斯克號航母世界》《航空母艦的“衣食住行”》《航空母艦裝備運維系列叢書(8本)》《航母夢》等;策劃編撰審核《科技托起強國夢系列叢書(7本)》《中小學生國防教育教材(18本)》等。

▲田小川主編的第13本航母專著——《航母夢》

面向未來,田小川希望繼續(xù)做好科研成果科普化的相關(guān)工作,做到“前半生做科研工作,完成中國人的航母夢;后半生做科普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國防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