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案例分享(第一期):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為全面成長賦能
7月22日至26日,中國科技館2024年“館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提升培訓”第一期培訓順利舉辦。6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長及市級科技館館長現(xiàn)場參加,并代表各學校分享了其在科學教育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實踐經驗。
記者/李晶
三融合縱深發(fā)力?錨定科學教育“加法”
姚沖(湖北省鄂州市實驗小學)
湖北省鄂州市實驗小學致力于發(fā)揮“多學科融合育人、活動環(huán)境融合育人、社會資源融合育人”的科學教育特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和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
一是多學科融合育人。依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構建“基礎-進階”全方位科學課程體系,促進科學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讓學生親身經歷思維與實踐深度融合的科學探究學習,提升其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活動環(huán)境融合育人。通過“多彩科學社團+高品質科學活動+課后服務科學課程”的方式協(xié)同保障學??茖W教育落地見效。三是社會資源融合育人。學校積極與中國科協(xié)、省科技廳、市科技館建立科學教育資源銜接,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
場館建設和空間打造建立全環(huán)境育人樣態(tài)
項楓(四川外國語大學九龍坡區(qū)附屬小學校)
為做好學??茖W教育陣地建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四川外國語大學九龍坡區(qū)附屬小學校打造演藝艙、藝創(chuàng)艙、E+探索艙、耘籽園等現(xiàn)代化多維學習空間,將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蕴骄俊嵺`、創(chuàng)新為主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將學生帶至相應的學習空間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的科學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探索欲。
其中,E+探索艙借助最前沿的教育技術為同學們提供豐富的科學實驗、VR沉浸式體驗、人工智能機器人、圖形化編程和科技模型搭建等課程學習的真實場景。通過親身實踐、觀察探究、總結反思等方式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索興趣,提升科學素養(yǎng)。
科技逐夢未來 創(chuàng)新賦能成長
杜?。ū本┦醒討c區(qū)第一小學)
北京市延慶區(qū)第一小學開展“科技逐夢未來 創(chuàng)新賦能成長”校園科學教育活動。
一是打造“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如科學教育+食育,即通過自制冰紅茶等實踐活動,將食物與科技結合,讓學生感受科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科學教育+勞動,即通過種植、養(yǎng)殖、制作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此外,還有科學教育+主題跨學科課程,科學教育+實踐活動課程等形式。二是搭建與科學家溝通交流的平臺。在“院士專家講科學”科學教育特別行動中,邀請院士走進學校為學生帶來科技講座,感悟科學家精神。三是加強校內外資源共建共享。如邀請延慶區(qū)科技館的輔導員進校園開展“無人機”主題科技活動,切實提升青少年的科技素養(yǎng)。
依托實驗評價 提升學生素養(yǎng)
孫瑜珊(浙江省慈溪市文谷外國語小學)
浙江省慈溪市文谷外國語小學開展了以“依托實驗評價 提升學生素養(yǎng)”為主題的全校科學實驗測評,從“過程性評價”“學生實驗操作評價”“書面測試評價”三個維度優(yōu)化評價方式。
基礎知識、認識儀器、實驗操作、課堂表現(xiàn),對應考察和評價學生科學課學習水平的四個模塊,其考察比例根據(jù)不同年段學生的學情特征進行調整。其中,實驗操作是測評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每學期考察的實驗數(shù)量根據(jù)年段遞增,學生在6年中需完成共72個實驗的考察。落實實驗操作考核對日常教學過程起到監(jiān)督效果,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數(shù)據(jù)收集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